@無為是大智慧@青衣江: 歷史上出現(xiàn)過最清明的兩個時期:貞觀之治和文景之治,采用的都是無為而治。治國尚且如此,修身呢?怎么能說無為僅僅是出世的方法呢? 比如,對待孩子教育,你知道他的特性,不會強迫他同別的孩子一樣,你知道他有自己長期的生活習(xí)慣,對朋友對環(huán)境都有自己的看法。你沒有強求他,你只是為了他的生命、生活、要求去提供自己的參考。許多人把無為誤會成什么都不做了。∮辛α康娜,不一定要表現(xiàn)出來。.但是只看見表現(xiàn)的人太多了。修行人掉入這表現(xiàn),還能夠徹底修行嗎 ?無為承載著有為。慢慢體會 。 無為是大智慧-----希望你們能夠明白 。 如果你努力做了而沒有收獲,這種結(jié)果卻不是你智慧能夠掌握的。假如你把自己不能夠掌握的智慧得到的結(jié)果用來評價自己的命運,這是沒有智慧的表現(xiàn)。 做事情用盡辦法叫聰明。結(jié)果好壞都能夠不迷惑,這才叫智慧 。這個才是無為的意思。除了過程,難道還有別的嗎?所以你當(dāng)然只能夠體會過程。 過程留下的記憶,就是人生。 道教的修行,只重視現(xiàn)在,不重視上輩子和下輩子,這是道理之一 。命運不是讓我們把握的,是讓我們明白生命的道理。明白了生命的道理,命運還在我們把握之外嗎? 把握和命運兩個詞都是暫時借用的 。在漫長的宇宙排序中。按照我們現(xiàn)在的思想,把握就好像是掌握。知道卻不一定能夠掌握。 這就象許多人明白道理,卻沒有辦法做到是一樣的道理。 修行的意思,就是不但要明白道理,也要做到。這就是“性命雙修”的意思吧。所以追求社會的發(fā)展和自己的生存,同修行的道理是一樣的。不要因為基礎(chǔ)的高低或者外在的許多細節(jié)區(qū)別來小看自己。從“追求”的角度看。要明白這個道理。成敗不是唯一的判斷標準。 這就是體用的關(guān)系。 縱和橫、時間和空間、矛和盾,都有自己的道理。這些都是用。體沒有區(qū)別。 做事情的時候就認真做事情,堅持努力,盡量尋求可用的方法。并且不執(zhí)著于結(jié)果。哪怕只有一毛錢的機會,也盡自己力所能及之力 。這是修行人該具備的思想和心胸。
在哪里看見過這樣的故事,說的是一個流浪漢,因為不知道掌握命運幾次失去擺脫困窘的機會:他因為貧困無望就在路邊睡覺。從他身邊經(jīng)過了三個人,一個很富有、一個有地位,一個有怎么樣我忘記了。這個三個人看見他的時候都曾經(jīng)非常希望能夠幫助他,但是他睡著了,所以錯過了擺這“大好時機”······
說這個故事并且相信這個故事的人有多愚蠢大家明白嗎?這一定不是中國講述的,因為智慧太低了,中國人不可能流傳這樣的故事。假如講述這個故事的人喜歡修行,他難道就不知道他也因為睡著而錯過了從他身邊經(jīng)過的,希望帶他離開這個世界的神仙嗎? 睡著了難道是流浪漢自己選擇的嗎? 他沒有睡著的時候,這些人為什么不出現(xiàn)呢? 如果命運可以自己掌握,為什么這些人不在他醒的時候出現(xiàn)、或者,為 什么他總在睡著的時候這些人經(jīng)過? 世界上,人們睡覺的時候不知道“失去”多少這樣的機會。不只是睡覺,睜開眼睛失去的也不在少數(shù)..... 有選擇嗎?
所以,睡覺的時候,就安心睡覺,下定決心,:即使有神仙來幫助自己要把自己帶走,也堅決不理會他。如果我們是那個流浪漢,睡覺的時候不要說路過了三個人,就是三千個想幫助我們的超級貴人,也決不為所動。事后還繼續(xù)自己應(yīng)該的追求和應(yīng)該的生活。 |